《侠客行》是我上大学时看过的武侠电视剧,本文推荐的是2001版,不是新版,也不是金庸原书,有兴趣的当然可以看原… 继续阅读 《侠客行》推荐
月度归档: 2022年7月
朋友回老家的后续
今天朋友到老家了,还发了条朋友圈,被另一位道士室友同学朋友看到了,道士朋友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回老家,我说最迟明年四月。
聊着聊着,我说道还让那位朋友稳定后帮我看看市周边的院子,道士朋友碰巧也有朋友租院子,就帮我问了下价钱,他的朋友租的算是贵点的,一年三千,便宜的两千以内。
这对我来讲是个很振奋的消息,老家镇子附近大院子一年都要一千多,还以为市内要贵不少,想不到价格并没那么可怕,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这岂不是可以少上好多天班了?
关于礼让行人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 我是一个行人,至今没有驾照,… 继续阅读 关于礼让行人
高中同学回老家了
高中同学回老家了,他是我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是个普通人中的普通人,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朋友,不知不觉我竟然受益良多。
猫
我非常喜欢猫,起初是因为可爱,后来是因为猫骨子里自由的天性。现在的宠物猫,虽然更加可爱听话,我却没有丝毫养一只的想法,因为那不是我印象中的猫,而是与我类似的可怜生物。
我的一位亲戚佛友
我对小姨学佛的感官是很奇怪的,一方面觉得她十分虔诚,严于律己,似乎走上了康庄大道,一方面又好像十分迷信,叫人不得不怀疑是否真的上道了?有趣的是,我试图劝她正常吃肉,结果自己也不吃了,试图跟他说放生未必是好事,自己却也跟着放了。
童年(6-9)
三年级上学期以前,也就是6-9岁,总体而言,我彻底找到了家的感觉,虽然父母常常吵架,动不动闹离婚,虽然我吃不好,穿不暖,可是在我心中,这就是家。
三年级暑假,亲戚过来串门,看到我家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劝说我妈,让我在亲戚家住,和亲戚一起上镇里的小学。
小孩子是没有选择的,不管愿意不愿意,当大人觉得那是为你好的时候,选择已经被做好了。
童年(3-6)
谈到我的童年,总有一种希望博得他人同情的嫌疑,实际上,也却是存有这种心理。过去我只和鲜有的一两个朋友说过,但都未曾以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角度讲述,结果,除了令人同情以外,于人于己毫无益处,好好的故事,反倒成了绮语妄语了。
现在发到博客里,很好,因为没人认识我,大可把幼时的心理状态微细揣摩,仔细分析先天、后天是如何影响自己,自己又该如何修正自我,权当个故事听吧。
姑妄言之谈西游(二)
本文起因是刚刚看到一个视频,谈到西游结尾,因为没给钱便传了没字的经书,后来唐僧师徒质问如来,如来讲了钱财相关故事,那作者得出结论:如来搞西游取经的本意就是要钱、要市场、要香火。
我家里有些亲戚,包括本人父母,总在背后说人不是,有时候来人带孩子走亲看望,人走后便说这是带小孩来要钱了。然而根据我的观察,人家真的缺那一两百的红包吗?
心有恶鬼,则入目皆是地狱。
因为不想打乱读书的顺序,结尾的章节要以后才读到,便先提出结论:
- 没有文字的经书,是最直至本质的经书,是无上经书,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是如此,人人皆有佛性,只要空了自性以外的东西,见到的不就是佛了么?(这个结论是听说的,出自哪里忘记了。)只是没有文字针对的是上乘根器,普通人要有法可循,才能一步步成就正果,所以师徒几人还是要取有字的经书。
- 作者将取经时被索要的黄金还折算成现在的钱,几个亿,其实可笑,这可是神话故事,一个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漫天神佛当真是差那几个钱不成?
姑妄言之谈西游(一)
个人没什么修养,妄谈西游,实在不是时候。
但是看到很多视频、小说,乃至影响力蛮广的名人,谈到西游记,都尽是阴谋诡计,却是忍耐不住了。
可笑人人听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却都喜欢对阴谋大谈特谈,忽略了西游导人向善、修正自我的佛道真谛。
机锋算计,护身尚可,但并无根本增益,当下人心浮躁,更是有害无益。
人之一生,匆匆而逝,尽听些蝇营狗苟、阴谋巧论岂不可惜了,我们真正该研究的,应该是如何安身、安心,如何对生命充满想象力,充满热情,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我。
正是如此,看看原著,然后罗嗦几句,按照修持自身的角度评价一番西游记。
因为本人不是佛道专业人士,原著中很多道教术语不了解,所以只能略过,个人了解的部分,也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