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摘录一

摘自 第一章 我们的宇宙图像 第二章 空间和时间

为了谈论宇宙的性质和讨论诸如它是否存在起始或终结的问题,你必须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我将采用素朴的观点,即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部分的模型,以及一套把这模型中的量和我们做的观测相联系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再具有任何其他(不管在任何意义上)的实在性。一个好的理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要求:首先,这个理论必须能准确地描述大量的观测——这些观测是根据只包含少数任选的元素的模型所做出的;其次,这个理论能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明确的预言。

每次看到科学家对概念的定义我都由衷佩服,每次看到无良媒体和个人对那些科学概念的滥用,都感到惋惜。科学家一直严谨的称当前的研究结论不是绝对的、是有约束条件的乃至可以证伪的,可普通人却在种种宣传下,盲目迷信科学,我们如今的科学,尚处在对现象的观察、总结和利用阶段,可不是神旨。

现在,如果你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被明确的定律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个能描述宇宙中万物的完整统一理论。然而,在寻求这样的完整统一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矛盾。在前面概括的关于科学理论的思想中,假定我们是理性的生物,既可以随心所欲地观测宇宙,又可以从观察中得出逻辑推论。在这样的方案里可以合理地假设,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制约我们宇宙的定律。然而,如果真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它大概也将决定我们的行动。这样,理论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对之探索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它保证我们从证据得到正确的结论?难道它不也可以同样地保证我们引出错误的结论吗?或者根本没有结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所能给出的回答是基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任何自繁殖的群体中,总是存在着不同个体在遗传物质和发育上的变异。这些差异表明,某些个体比其他个体对它们周围的世界更能引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适应它。这些个体更可能存活、繁殖,因此它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将越来越起主导作用。以下这一点在过去肯定是真的,即我们称之为智慧和科学发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存活的好处。这种情况是否仍会如此没有这么清楚:我们的科学发现可以轻易地毁灭我们的一切。即使不是这样,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对于我们存活的机会不会有很大影响。然而,假定宇宙已经以规则的方式演化至今,我们可以预期,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推理能力在探索完整统一理论时仍然有效,并因此不会导致我们得到错误的结论。

我一度陷入宿命论的怪圈:既然过去是确定的,那么未来也是确定的。虽然至今未能逃出这个怪圈,但是量子力学的概率论、不确定性原理,还有霍金先生的回答,暂时帮我应付过去这个问题。我倾向于相信未来是可变的、多样的。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物体在受力时发生的现象:物体在被加速或改变其速度时,其改变率与所受的外力成比例。(例如,如果力加倍,则加速度也将加倍。)物体的质量(或物质的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小(以同样的力作用于具有两倍质量的物体时只产生一半的加速度)。小汽车可提供一个熟知的例子,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但是小汽车越重,则对于同样的发动机,则加速度越小。除了他的运动定律,牛顿还发现了描述引力的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比例。于是,如果其中一个物体(例如A)的质量加倍,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加倍。这是你能预料得到的,因为新的物体A可看成两个具有原先质量的物体,每一个用原先的力来吸引物体B,所以A和B之间的总力加倍。而如果,比如说,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大到原先的2倍,另一物体大到3倍,则引力就大到6倍。现在人们可以看到,为何落体总以同样的速率下降:具有两倍质量的物体受到将其向下拉的2倍的引力,但它的质量也大到2倍。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两个效应刚好相互抵消,所以在所有情形下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万有引力作用的是每个基本粒子,而不是一个整体,假设每个基本粒子在作用力上有近似的特性,那么对每个粒子的效果就是近似的,放大到宏观物质,就产生了质量不同但重力加速度相同的现象?如果我知道力场计算的模型,倒是可以尝试计算下 1.根据引力、质量推导基本粒子质量 2.根据基本粒子引力场计算物质(基本粒子聚合物)引力场 3.寻找万有引力、基本粒子引力场的区别和联系。

缺乏静止的绝对标准意味着,人们不能确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相同位置上。例如,假定在有轨电车上我们的乒乓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1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似乎发生在大约相距13米的不同的位置上,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时间间隔里,有轨电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

这样,不存在绝对静止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位置。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有轨电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立场比别人的更优越。

这段话蛮有哲学意味的,我觉得最好的哲学家是某些科学家,最接近佛的人也是某些科学家,他们世界里的真理更加纯粹,还可以被证伪。

对于给定的事件P,人们可以将宇宙中的其他事件分成三类。从事件P出发由一个粒子或者波以等于或小于光速的速度行进能到达的那些事件称为属于P的将来。它们处于从事件P发射的膨胀的光球面之内或之上。这样,在时空图中它们就处于P的将来光锥的里面或上面。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光行进得更快,所以在P所发生的事情只能影响在P的将来中的事件。

类似地,P的过去可被定义为下述的所有事件的集合,从这些事件可能以等于或小于光速的速度行进到达事件P。这样,它就是能够影响发生在P的事件的所有事件的集合。不处于P的将来或过去的事件被称为处于P的他处(图2.5)。在这种事件处所发生的事情既不能影响发生在P的事件,也不受发生在P的事件的影响。例如,假定太阳就在此刻停止发光,它不会对此刻的地球上的事情发生影响,因为它们是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他处(图2.6)。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类似地,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时刻发生在宇宙中更远处的事: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至于我们看到的最远物体,光是在大约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对我来讲,最初了解到这个概念,就是来自《时间简史》。不过我认为这和信息的载体有关,我们的信息依赖震动、光等等,已知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按照目前的科学发现,此处尚有疑问,例如我们观测到的宇宙加速膨胀),光速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光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至于是否存在超越光的载体,犹未可知。

爱因斯坦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时空中的质量和能量的分布使它弯曲或“翘曲”。像地球这样的物体并非由于称为引力的力使之沿着弯曲轨道运动,相反,它沿着弯曲空间中最接近于直线路径的东西运动,这个东西称为测地线。一根测地线是邻近两点之间最短(或最长)的路径。例如,地球的表面是个弯曲的二维空间。地球上的测地线称为大圆,是两点之间最近的路径(图2.8)。由于测地线是两个机场之间的最短程,这正是领航员叫飞行员飞行的航线。在广义相对论中,物体总是沿着四维时空的直线走。尽管如此,在我们看来它在三维空间中是沿着弯曲的路径。(这如同看一架在非常多山的地面上空飞行的飞机。虽然它沿着三维空间的直线飞,它在二维的地面上的影子却是沿着一条弯曲的路径。

当时看到这里,想到了水和空气。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我们习以为常的以为鸟和鱼是两个体系,实际上却都是一个体系:它们都在流体中运动。区别是,水由于折射等原因,看得见,空气一般是看不见的,由此可见观察手段、主观设想、相关因素等方面对得出结论的重要影响。

牛顿运动定律使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的观念寿终正寝。而相对论摆脱了绝对时间。考虑一对双生子。假定其中一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第一个将比第二个老得快些。这样,如果他们再次相会,一个会比另一个更老一些。在这个例子中,年纪的差别会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以近于光速运动的航天飞船中作长途旅行,这种差别就会大得多。当他回来时,他会比留在地球上的另一个年轻得多。这叫做双生子佯谬,但是,只是对于头脑中仍有绝对时间观念的人而言,这才是佯谬。在相对论中并没有唯一的绝对时间,相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并如何运动。

想靠光速旅行的洗洗睡吧,毕竟人衡量存在时间的方式是主观感受,很遗憾,光速旅行并不会延长主观感知,结束这场旅行后,则物是人非。

《时间简史》摘录一》有4条评论

  1. 光速旅行有兩個問題,一是人類目前還是考慮以火力或其它物理方式推進,這樣永遠也達不到光速。二是空間的跨越或折疊不是靠「超越光速」就能實現的,要想實現空間穿越,人類的思維需要發生革命轉變,應從人體、宇宙、生命方面進行研究,而不是物理科學。中國古代在這方面很先進,是走對了路的。

    1. 回头看了下文章,似乎没有谈到空间穿越。古代先不先进我不确定,没有亲自验证过,虽然我在学佛,但更加相信物理学家,他们重视证据证据,有更加严谨的思维,而古代的佛道文化,以及儒家修身之学,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没亲自感受到有神通的)。我向往佛的境界,但是喜欢科学的思维,另外,我认为你对物理学的定义过于狭隘了,物理学科的定义很狭隘,但物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囊括你我所讲的一切的

      1. 相對論談的就是光速與時空的問題。

        我讚同科學嚴謹的態度來認識問題,不過現代人類科學的研究方向是錯誤的,因為它是實證科學,這種科學只能對已經存在的事物或現象進行研究,然而目前就有不少肉眼可見卻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東西,說明「科學」不僅落後,且方向錯誤。

        按這個方向發展,人類再過一千年,也做不到時空的穿越。而地球前幾期的人類文明,比如亞特蘭蒂斯、姆大陸等,都走到了這一步,根本不必依靠燃燒石油來獲得能源。

        現代科學連瑪雅的水晶頭骨都解釋不了,金字塔和一些巨石陣也解釋不了,還有不少的水下城堡宮殿是史前人類具有超高科技的證據。外星人的ufo來去自如,不受重力,不需燃料。

        佛道要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學,它是自然、人體、生命、宇宙的科學,是超越現代科學的真正的科學,是唯一正確的科學研究方向。現代以「無神論」為基點的實證科學差遠去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