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谈西游(一)

原文本是发在B站,无奈审核不过,这也是搭建个人博客的原因之一。

        个人没什么修养,妄谈西游,实在不是时候。

        但是看到很多视频、小说,乃至影响力蛮广的名人,谈到西游记,都尽是阴谋诡计,却是忍耐不住了。

        可笑人人听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却都喜欢对阴谋大谈特谈,忽略了西游导人向善、修正自我的佛道真谛。

        机锋算计,护身尚可,但并无根本增益,当下人心浮躁,更是有害无益。

     人之一生,匆匆而逝,尽听些蝇营狗苟、阴谋巧论岂不可惜了,我们真正该研究的,应该是如何安身、安心,如何对生命充满想象力,充满热情,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我。

        正是如此,看看原著,然后罗嗦几句,按照修持自身的角度评价一番西游记。

        因为本人不是佛道专业人士,原著中很多道教术语不了解,所以只能略过,个人了解的部分,也仅供参考。

正文:

宇宙之缘起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

        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

        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西游记》

        开篇很有意思,充斥着浓浓的神话色彩,混沌、开天、日月星辰、地水火风一一演化,和现代宇宙大爆炸的猜想很相似,单看此诗,就世界之形成而言,古人虽说证据不足,但绝对称不上胡诌,所以祖宗之道,不必过度吹捧,却也有些门路。

寻仙访道的因由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石猴过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想寻仙访道了呢?因为几百年间石猴见过生老病死,见过草木枯荣,他知晓世间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灭、变化之中,迁流不停,顷刻不止。         

无常,对普通人而言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有慧根的人而言,就是一件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既然终将变灭,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了,猴子的出发点是贪生怕死,他活得潇洒,死了可惜,这个出发点谈不上好坏,不过追求的不够彻底,也注定后面没学到更深的本事,也翻不出如来手心。

        学佛修道的不少,有人想延寿,有人想神通,有人为避世,有人机缘巧合。正所谓求仁得仁,求这些无常的,注定到头来一场空。

        现代人的想法就很好,每天花上半天调气打坐四十年,倘若延寿二十年,不如痛痛快快耍他个四十年合适了。

        这肉身就是船,是一路观光、达到目标的工具,值得保养,但只是各种元素拼凑出来的,假如主客易变,那真是白活一世了。

注:我才不相信一些科学家把脑神经信号、细胞当成人呢,义务教育是白上了,我还是相信灵魂存在的,有一个原因是人可以做到去自如,高僧大德闭上眼睛说走就走,很多修养够的人也咽口气说去就去,假如真是完全物理性质,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石猴跟脚

        很多著作里,孙悟空又是女娲补天的石头变得,又是某某大神埋下的伏笔,姑且看个热闹吧。

        石猴代表心,原文官封弼马,大闹天宫,有诗为证。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指心,斜月三星也指心字,美猴王、孙悟空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心,仅就这个跟脚背景而言,阴谋巧论根本站不住脚的。

        西游记里的心,心猿,不能随随便便的理解。言语简单,思绪复杂,加上文字有限,所以古人的心字,是个通假字,代表着很多意思。

        肉体凡胎的心脏是心,能思能想的是心,分别的是心,本性、自性也是心,圆满十方、含射大千、颠扑不破、无有挂碍也是心。

        西游记的心也不是单指什么,还要随着剧情去理解,随着经历磨难而进化。

        但是到大圣齐天这段‘心’就明确了,扪心自问,哪个人潜意思里不是把自己当成天王老子,又有几人真正觉得自己的境遇是德配其位的呢?

        天庭养马,孙悟空、弼马温,马猿马猿合作心和意,前辈修行对心、意、识、根、身、器等等分的很详细,姑且理解为心理学(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下唯识学,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讲,要比现代心理学详细太多),心是很有能动性的,有着强大的力量,意我不大分得清,硬要猜测一番,有些像意愿,普通人想吃什们、想玩什么的心理,后面白龙化马,配合孙悟空,正是比喻要想达成目标,要有强大的意愿支撑,并且用心驱策。

天生无分别,后天染善恶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上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于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好猴子,原来心思单纯,但是寻仙访道这一路,见识了红尘俗世,潜意思里已经学会了争名逐利、贪婪无度、坑蒙拐骗。

        小时看西游记,孙悟空强索龙宫宝贝,偷吃蟠桃,谎骗赤脚大仙,大闹蟠桃会,又偷又骗又抢,天可怜见,竟然还特别喜欢孙悟空,想必大家也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知不觉被一种退化的文明染污的太深了。

        假如人人都像早期的孙悟空一样,这世界会成什么样子?

        红尘俗世,是个大染缸,我们每个人就像孙悟空一样,在世间走了一小段,就染化成这样,吾日三省吾身啊。

名相分别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

        鸿濛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这是孙悟空的一大转折点,他原来就像村里的傻大个,对世事分不大清,正是鸿濛初辟原无姓。

        可是这名字一起,我他分别就显而易见,贪婪、嫉妒、嗔恨、怨怼等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原来是打他也不恼,后来骂他就要举棒打杀。有我有他这个概念做树干,心理上的高低、贵贱、贫富、多少就有了依附,本来是逍遥快乐的,听人说道说道,就对官大官小有了比较,不痛快就来了。

        做弼马温这段,无论原文还是电视剧,都看得出来孙悟空蛮开心的,但后来听过官位高低、贵贱这些分别概念,就不开心了。

        仅仅是弼马温不开心吗?你看,这世间人,也都是分别心作祟,看到上天入地的孙悟空做了弼马温,个个心里跟着打抱不平,根本不想想人家喂马遛马乐呵不乐呵,不想想有没有能力做个大官?到底是乐呵重要,还是比比官大官小重要呢?齐天大圣就是这么来的,凡夫嘛,真假不重要,心里比较一番过得去才重要。

        西游记真是妙啊,我们读者看客人人自以为是个看戏的局外人,其实都被作者拿捏成了剧中人,作者书中直讽官封弼马心何足,人人还是欲把心猿比天高啊。

        打破顽空须悟空,是全书的主旨,这个后面经历磨难再说吧。

菩提祖师吐槽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作者的吐槽很有意思,有道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儒释道以及各家分支,都是如此,一些方法是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其中守静是没问题的,只是说未经水火煅炼,但就事实而言,无论术、流、动,都能达到静,总比我一个手机控强多了。

        可怜咱们现在的环境,自感觉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这几样全占了,读到这里,觉得孙悟空意念坚定,我们则可悲可叹,如果不在修心上有所成就,以后可就连机器人都比不过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